從小到大,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份夢幻逸品清單,而這名單隨著年齡增長以及經濟能力提升,也會隨之替換。小時候想要的大型模型玩具,國高中時期會期待一輛帥氣的變速自行車;成年後騎著國產的塑膠殼機車,也在工作幾年後會犒賞自己,換成進口的偉士牌機車。
但有的事物,從自我價值觀建立之後,就未曾跌出這份逸品清單。有時像是完成一個青澀的夢想,也或是追憶一種經典。此次入手的相機,或許就是對於過往來不及參與的底片時期,有著美好的想像與品牌憧憬 — Leica Minilux Zoom。
關於萊卡的歷史,對於攝影稍有涉獵的人來說,一定都不陌生,雖然歷經數位轉型的過渡期,但近年來重新擦亮品牌光環,更是提升到精品層級。對於嚮往許久的小紅標,入手的門檻又提高許多(苦笑。
Leica Minilux Zoom — 這台屬於底片時期的高階輕便相機,搭配35-70mm / f3.5-6.5 可變焦段。當然不比家族裡M系列的德意志純正血統,但依舊傳承著相同的品牌語彙。
外型設計上極致簡約,採用金屬機身外殼,雖然不是德國生產製造,但日本工藝依然精巧講究,沒有多餘裝飾及分割線條。當然,扎實的組裝相對也伴隨著沈甸的重量。
Form follows function. (型隨機能而生。)— Louis Sullivan (1856-1924)
整體而言,相機仍維持著萊卡一貫高級質感,機身上只保留著幾顆功能鍵及轉盤,按鈕和轉盤的回饋感,開機跟變焦時鏡頭伸縮的機械運轉聲,非常精緻迷人。
純粹的外形設計,呼應著 〝型隨機能而生〞 這句在設計界舉足輕重的圭臬。
那天跟賣家約好面交相機的下午,一起在永康街走走拍拍。初次把玩底片相機的拍攝,對於自動對焦以及快門時間的拿捏還有待適應,可以說是成功率不算高(對不起拉娜,苦笑。
按下快門以及底片過片的聲音,沒辦法第一時間看到拍攝畫面,但洗出第一卷底片的期待感及畫面細節的驚艷程度,完全能體驗到何謂拍攝底片的樂趣。

當天下午少數幾張成功的照片(苦笑。〔Kodak Portra 400〕

變焦速度不快,也不算安靜,對於拍攝街貓難免吃力了些。〔Kodak Portra 400〕

色彩飽滿,暗部的細節也保留得很好。〔Kodak Ultramax 400〕

〔Fujifilm Superia X-Tra 400〕

隨身機的優勢在於日常生活隨拍真的很方便。〔Fujifilm Superia X-Tra 400〕

室內微光的場景,對於光圈不算大的鏡頭來說是另一種考驗。〔Kodak Portra 400〕
逐漸上手之後,每每要按下快門前,總是會開始多猶疑片刻,尋找更好的畫面和角度(還有成功率),生活中某些習以為常的景色,透過底片的顆粒質感以及色彩表現,對比數位相機所呈現的氛圍,真的很不同。

〔Kodak Portra 400〕

〔Kodak Portra 400〕
後記
雖然某些因緣際會之下,人生第一台萊卡與我相處只有短短一個多月,便回到了它應有的歸宿。而每天陪伴我出勤的這陣子,也替我捕捉了許多很棒的畫面。
我想,也是時候開始物色下一台底片相機了吧。

〔Fujifilm Superia X-Tra 400〕
/
圖文 / Tien
/
Pingback: 男子心目中逸品清單|FUJIFILM Klasse S|銀鹽世代的最後銘機 | it's my pleas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