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大,是很奇妙的一件事。
現在站在山頂,第一句再耳邊響起的話竟然小時候對著爸媽說:「 爬山超無聊的,真搞不懂為什麼你們喜歡?!」而這一整年盡做一些小時候最討厭的事,除了爬山還到Space Yoga做瑜珈。
小時候到底有多討厭爬山呢?記得以前最有印象的山,以許多連續不停的階梯為名,但我忘了刪的名字,老爸老媽總愛帶我們去爬,很早很累很辛苦,沿路什麼都沒有就是階梯跟雜草,在艷陽下拖著不情願的步伐,偶爾被突然攢出的蜥蜴驚嚇,印象最深刻的是爬上頂端後有幾個大石可以讓人躺著發呆,是唯一讓我感興趣的,但總有身強體壯的白髮老人正在用,一點插隊的機會都沒有,至於風景,完全沒印象,只想趕快下山…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BVOioPbjQWt/?taken-by=imp.jamie
曾有人問我,旅行對我的意義是什麼?
我思索了一般,原想湊出一個創意的答案,卻還是回他:旅行是為了回家!
說完後,頭皮一陣發麻,外加雞皮疙瘩掉滿地,實在不敢相信自己怎麼可以說出這麼噁心又假掰的答案,但真的是這樣呀!!
在瑞士為了爬山,除了早起還一連走了六七個小時;在冰島為了看美景,風吹雨淋的受苦也願意。那在台灣呢? 一點豔陽真的不算什麼。
每當走一個國家或城市,那份想回到台灣的心,更加明確,屢試不爽。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BTRGTPaDUPZ/?taken-by=imp.jamie
在北京,從近郊山上往下看村落,古色古香,充滿復古情懷,但橫看豎看都離我很遠,回到台北後,到金面山頭瞭望整個台北城,遠看近看都是我的熟悉的建築,下了山還能到覺旅咖啡吃一頓,拍拍屁股搭捷運回家洗香香,在北京可就沒這麼舒服。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BUcEJ7Mjdx8/?taken-by=imp.jamie
另一個小時候很討厭的事情,就是拉筋了!
也不曉得我媽怎麼給我生的,從小就是個硬筋人,明明運動細胞不錯,運動會接力賽都是跑前後三棒,卻在每年體適能測驗的柔軟度項目痛得哇哇叫,在同學的幫忙下還是無動於衷,停滯不前….出了社會後,體適能也從人生中徹底消失,坐姿體前彎的惡夢也不再出現。
直到去年大概也是這個時候,下背無預警疼痛,痛的我乖乖到復健科掛號,尋求解除腰痛的方法….但去了兩三次後,發現這個痛不是痛的沒道理,而是對我這一輩子從不在乎姿勢與健康的警訊。
咦? 不對啊!Jamie不是有在運動嗎?
對! 我也這麼認為,過去的運動幫助我肌耐力與心肺的強化,卻一直忽視我長期筋骨僵硬、柔軟度很差的問題。因此五月份正式加入瑜珈的行列,希望能為健康盡份心力,也是對自己好。
果真,身體非常不聽使喚啊!
許多看似簡單的動作,做得非常吃力,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。雖然過去那讓我害怕地坐姿體前彎,還是無法完美的完成動作,但經由老師的指導下,終於明白這個姿勢的重點並非收可以摸到多遠,而是要拉長脊椎與後腿肌肉,將腹部與大腿盡量靠近,拉長後腿和整個背,也有許多其他姿勢與方式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,不需要執著於難以施力的坐姿前彎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。
因此,即使到了瑜伽教室上了課,我也不打算勉強自己,自動地將輔助磚塊或毛巾放在身旁(space yoga都有準備很方便),用自己可以接受的姿勢來伸展,隨時調整強度,把心中的思緒都先拋去,專注在練習上,仔細感受每一次呼吸與身體的變化。
雖然瑜珈的修煉不只是柔暖度,還包括肌耐力、核心、心靈、專注等等的練習,但一步一步來囉! 先從Space yoga的基礎課程開始,現在已經兩個月了,相信透過專業的老師帶領下,身心都會有所改變~
期待~
想一起試試看瑜珈的朋友,現在在粉絲專頁正在舉辦分享按讚就可以有機會獲得Space Yoga一週兩堂的免費體驗券!! 共10名! 趕緊到 粉絲頁 參加活動!